因此,在本章和随后几章中,对意义的分析将强调态度的一致与分歧,而对方法的分析将强调信念的一致和分歧。这样做不仅不会掩盖两种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,相反,我们将看到,它使这种联系更加明确。然而,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做法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任意性。为了使我们的分析完全彻底,还需要采取另一种做法。与此同时,必须十二分小心地注意,每当关于意义的讨论暂时与其他分析相脱离,不再向人们提示信念在道德问题中只有次要的地位时,就必须阻止这种讨论,因为这样的观点不仅与我们分析的性质相矛盾,而且也与日常生活经验中最明显的事实不相容。
我们一旦避免了这一混乱,就会发现工作模型常常是富有启发性的。祈使句是工作模型的组成要素之一,具有相当有趣的功能。为了理解这一点,让我们把定义“善”的工作模型[4],与下面这个和它十分相似的模型作一比较:
(4)“这是善的”,其意思是说:“我赞许它,并且我希望你也赞许它。”
这个模型与模型(3)的区别,仅在于陈述句“我希望你也赞许它”,代替了祈使句“你也赞许它吧”。这个变化似乎微不足道,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“做某事”与“我希望你做某事”,常常在同样的意义上使用。例如:“我希望你打开窗户”与“请打开窗户”,通常有着同样的祈使效果。祈使的功能并不仅限于祈使语气。而且,如果认为出现在模型(4)中的陈述句也具有祈使功能,那么过多地解释模型(3)与模型(4)的区别确实也就有点多余了。但事实上,模型(4)依然可能引起混乱。“我希望你也这样做”,这句话既可以被认为具有祈使功能,也可以被认为不具有祈使功能,甚至可以仅仅被看作对于说话者精神状态的内容描述,用以描述他的希望,用来为达到认识目的而转达关于这些期望的信念,而不是求得它们的满足(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,这种解释不可能出现的话,那么在抽象复杂的哲学理论里这种解释却比比皆是)。特别是模型(4)也许会使人想到,说“这是善的”这样一句话,其主要的甚至惟一的目的,就是表达关于态度的信念。它所强调为可能是信念上的一致和分歧,而根本不包括态度上的一致和分歧。定义(3)优越于定义(4)的地方,就在于它不容易受到这样的曲解。作为定义(3)组成要素的祈使句,从来不会仅仅被用作内省记录,因而清楚地表达了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:“善”不仅用于表达关于态度的信念,而且用于加强、改变和指导态度本身。